最近看了皇都戲院復修前的體驗展,逛了幾轉在戲院下面的那個皇都商場,才察覺那種舊式的大廈商場,其實相當有趣。
連著大廈的屋苑商場見得多,但像皇都這種舊款的大廈商場,已經買少見少。要數幾間的話,九龍的香檳大廈商場、北角的皇都商場,還有緊鄰的璇宮麗宮大廈商場,都會在佬編的pocket list中出現。
以前對這種大廈商場,並沒有太多好感。門面殘舊、燈光昏暗,而內裏猶如小迷宮的佈局,也令人卻步。要等到長大以後,才發現這種商場的好。
這種大廈商場,很多時都有很多特色老店,例如皇都以前有偉倫唱片、歐陽昌膠牌,香檳就有星座冰室和陳烘相機,還有麗宮大廈那間賣舊式繡花拖鞋的英皇拖鞋公司。這些老店和大廈商場有一種互相襯托的作用,在裡面穿梭購物,令人自覺像是王家衛電影裡的角色。
無獨有偶,這些舊式商場也是非常photogenic的。在這個IG食先玩先的年代,佬編曾經猶豫過要不要把這些好地方公開,但現在看來不用擔心這些地方太多曝光,而是要擔心它們不夠曝光。
不過這些都不是皇都商場這種舊式大廈商場的最大魅力。這些舊大廈商場的魅力,在於背後設計者的menatlity。
這些商場當初設計的目標,並不是要所有人困獸鬥買嘢,而是要讓所有人都可以借道穿過,連接小巷街道,方便所有的途人,以帶來商場人流。所以裡面的路錯綜複雜,但四通八達,與現在那些接近封閉式管理的商場完全相反。做過北角街坊的佬編,就曾經享受過這些商場的便利。
大家可能會以為佬編要呼籲留住這些商場,但並不是。對佬編來說,失去這些舊式大廈商場並不是問題,但如果失去了這種帶有公共性、更廣闊更謙虛的規劃思維,才是令人婉惜的地方。